损兑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
损兑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损兑法灵蓍(shī):根据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的研究,以四十九根蓍草经过多次反复揲(shé)演,才成卦。所以说“损兑法灵蓍”。损兑,意即减少直率而多求变化。兑,直。蓍,用草筮。陶弘景注:“《老子》曰:‘塞其兑。’河上公曰:‘兑,目也。’《庄子》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损者,谓减损他虑,专以心察也。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损兑法灵蓍也。”陶注认为损兑为专以心察,可参。
损兑者,机危之决也:意谓损兑之术,乃为处理危险问题之关键。陶弘景注:“几危之兆,动理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故曰损兑者,机危之决也。”机危,危险的征兆。
“事有适然”四句:按,此言事物的成败,往往源于细小的缝隙。陶弘景注:“适然者,有时而然也。物之成败,有时而然。机危之动,自微至著,若非情识远深,知机玄览,则不能知于未兆,察于未形,使风涛潜骇,危机密发,然后河海之量堙为穷流,一篑之积叠成山岳。不谋其始,虽悔何追,故曰不可不察。”适然,偶然。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意谓圣人处理事情,用顺应自然的原则来对待,考量对方的言辞与其所做之事之间是否相合来判断,对方有危险征兆即被获得。德,通“得”。陶弘景注:“夫圣人者,勤于求贤,密于任使,故端拱无为以待有德之士,士之至也,必敷奏以言,故曰言察辞也。又当明试以功,故曰合于事也。”以有德为“有德之士”,可参。
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意即直率则易泄密而让对方知晓,减少直说,则可避免泄密。陶弘景注:“用其心眼,故能知之;减损他虑,故能行之。”
“损之说之”三句:意谓如果做到了不率直去游说,但是事情还是得不到解决的,圣人就不会再随便开口了。陶弘景注:“言减损之,说及其所说之物,理有不可,圣人不生辞以论之也。”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三句:按,此言损兑术之重要。陶弘景注:“智者听舆人之讼,采荛之言,虽复辩周万物不自说也,故不以己能言而弃人之言。既用众言,故辞当而不烦。还任众心,故心诚而不伪。心诚言当,志意岂复乱邪哉。”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意即智者皆不因自己不会言说而失掉对对方言辞信息的获得。
做事要减损直率多追求变化,这是处理遇到危险征兆问题时的关键。任何事情或事物在运行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偶然发生,既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对露出危险的蛛丝马迹,不能不仔细观察。所以圣人处理事情,用顺应自然的原则来对待,看对方的言辞与其所做之事之间是否相合来作出判断,对方有危险之处即被得知。如果策士直率去说,己方的危险之处就容易被对方知道;如果做到不直率去说,则可避免己方弱点暴露出来,因而是可以实行的。如果做到了不率直地去游说,但是事情还是得不到解决的,圣人就不会再随便开口了。所以智者都不会因自己不会言说而失掉对对方言辞信息的获得。言辞不繁乱,心气就不虚,心气集中,志就不会散乱,志能凝聚,意念就端正。
- 秦穆公帮助晋文公上台使秦晋两国的友好关系得以恢复不过这种关系[图]
-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图]
- 这句说应该治他们的罪来消除灾异李振唐末官员不理得不到治理良确[图]
- 媚香名妓李香君 画鹢船头画鹢鸟的船 同怀志趣相投此处指青楼姐[图]
- 永嘉五年枹罕令严根婢产一龙一女一鹅京房《易传》曰“人生他物非[图]
- 原文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图]
- 厉王西周的暴君厉公长父周厉王朝中奸臣荣夷终厉王的宠臣曾[图]
- 其劫风佛教语言是指世界毁灭的时候成灾的风[图]
- 次日陈祈写了一张黄纸捧了一对烛、一股香竟望东岳行宫而来进得庙[图]
- 贾经商后来适逢马子才有事到金陵去正赶上菊花盛开的秋季早上他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