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葫芦岛KTV招聘网 > 葫芦岛热点资讯 > 葫芦岛励志/美文 >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这个道的无名真朴就能根绝这种贪欲无名指道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这个道的无名真朴就能根绝这种贪欲无名指道朴

2022-06-17 16:29:05 发布 浏览 814 次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这个道的无名真朴,就能根绝这种贪欲。无名,指道。朴,指真朴,是道的初始状态。王弼注云:“无欲竞也。”丁原植云:“‘镇’字的含意恐非指约束性的‘压制’。《广雅·释诂一》:‘镇,安也。’”(《郭店竹简老子释析与研究》)

天下将自定:天下将会自然安定。简帛本均作“天地将自正”。

道经常不作为,却又无所不为。侯王如能得到它,万物将自然化育成长。化育成长会产生贪欲,我将用道的真朴来镇服。这个道的无名真朴,就能根绝这种贪欲。根绝贪欲就能安静,天下将会自然安定。

三十八章

《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传世本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为“道经”,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为“德经”。旧说以为上篇阐述道的本旨,所以称为道经,下篇说明道的作用,所以称为德经。然而《老子》一书原本浑然一体,贯穿了尊道贵德的思想,以“道经”、“德经”强分为上下篇,应是出于后人的编辑,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本章是德经的第一章,在传世本中列为第三十八章,而在帛书本中则列于卷首,相当于第一章。本章主题恰如河上公《老子章句》所题,是“论德”。老子所崇尚的是“上德”,这是最高的德,是不以德为德、不自居有德的德。这样的德是道之德,是天道自然无为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十章所描述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老子所反对的是“下德”,这“下德”是世俗所崇尚的德,具体表现为仁、义、礼,也包括本章中所说的“失道而后德”的“德”。“上德不德”,是无为之德,不自知有德,不自居有德,却成就了德的最高境界;“下德不失德”,是有为之德,以德自居,孜孜以求,却终归于“无德”。仁、义、礼本身是世俗所崇奉的道德价值,但在老子看来,它们都是失道之后的产物,由于背弃了最高的德,于是每况愈下,丧失了德的精神。

老子反对仁、义、礼,首先是基于他对自然之道的体认上的。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主张“无为”的政治,反对仁、义、礼等一切“有为”的政治和价值。作为仁、义、礼的反面,老子标举“无为而无以为”的“上德”。这“上德”之德,正是作为本体的道的显现和作用。其次,老子反对仁、义、礼,乃是出于他对春秋后期社会政治现实的认识,以及他对殷周以来政治文化传统的反思。老子生逢乱世,面对春秋末期诸侯纷争、礼崩乐坏的动荡混乱的政治局面,面对残暴横行、民不堪命的黑暗现实,他反对战争和暴力,反对一切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统治意志,反对掠夺和压迫,反对一切束缚人民的法令和教条,并带着反思与批判的目光审视与社会堕落密切相关而日趋败坏的人文传统。这一殷周以来逐渐形成的以仁、义、礼为核心价值的人文传统,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所继承和弘扬,成为儒家“德治”的基本内容。孔子以仁和礼来规范德,老子以自然无为的道来规范德,从而超脱于世俗的政治伦理价值之外,显示出深远的思想境界。再次,老子反对仁、义、礼是与他对事物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密切相关的。老子对仁、义、礼的反对也是一种辩证的否定。十八章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正是在突出事物辩证关系的表述中,揭示“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反面意义。这种表述本身突出事物的辩证关系,是否定中包含了肯定,是辩证的否定。本章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与“大道废,有仁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在这里道与德、德与仁、仁与义、义与礼既依次相差,又互相包含,接续而生。《韩非子·解老》引述“失道”一节文字,作“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礼,失礼而后失义”,在每一句中加了一个“失”字。韩非的引述也许是由于传抄的失误,但这一字之差确实改变了老子的本意,抹杀了老子语言和思想固有的特征,把错综交互、递相差次的句式一改而为并列联串的句式,使语言表述连同思想一并丧失了张力。传世的各本《老子》,以及新近出土的帛书《老子》,在这一段话中都没有这个“失”字。有人以为韩非的时代在前,与老子相近,当从韩非所引改正各本,给每一个句子添一个“失”字(如刘师培《老子斠补》、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等)。其实《庄子·知北游》所引正与各本相同,也没有多出一个“失”字,而《庄子·知北游》的写作年代应更在《韩非子》之前。其所以有这种错误的看法,正是因为对老子的思想和语言风格的认识有所不足的缘故。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不德:不以德为德,不自居有德。王弼注云:“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